然而,三年的时光过去了,王昭君却始终未曾得到汉元帝的青睐。这一切源于宫廷画师毛延寿的阴谋。汉元帝因为后宫女子众多,常常让画师根据女子的貌美与否作画,从而决定是否召幸。而毛延寿则为了自己的私利,将王昭君画得并不美丽,致使她长时间得不到召见。
一日,王昭君正在房中弹琵琶,忽然毛延寿来访。王昭君原以为是为了画像,便热情地迎接了他。然而,毛延寿却并没有立即开始画画,而是提出了让她“润笔”的要求,这实际上是向她索要金钱。王昭君见状,愤然拒绝,并表示自己并没有金子,怒斥毛延寿不该如此无理。为报复王昭君的拒绝,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画了一颗黑痣,古人认为,这样的黑痣是不吉之兆,足以让她从此失宠。
这颗“伤夫滴泪”的黑痣让王昭君被汉元帝遗忘,她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。三年过去,王昭君的心情愈加沉重,她独自一人感受着孤寂的后宫生活,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:或许她该去改变自己的命运。此时,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和亲请求传来,汉元帝决定选择一位宫女为和亲之人,以缓解与匈奴的关系。
然而,后宫的女子们都害怕和亲匈奴的生活,那是远离家乡,面临恶劣环境的孤独与痛苦。匈奴的风俗异于中原,甚至要求与兄弟、父亲的妻子再婚,许多宫女因此退却。就在大家都回避这项任务时,王昭君却主动提出了自荐。她不甘心自己一生平凡的命运,决定将自己交给匈奴,寻求一条不同的道路。
王昭君的勇气令汉元帝十分惊讶,他决定为她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,邀请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见。这一夜,王昭君换上华丽的衣裳,手捧琵琶,轻拨银弦,悠扬的乐曲如泉水般流淌,令人陶醉。汉元帝看着她的美貌,心中悔恼不已,但事情已经无法改变。为此,他也对毛延寿进行了严厉的惩罚,最终将其斩首。
公元前33年正月,呼韩邪单于带着新婚的王昭君离开了长安,踏上了前往漠北的漫长旅途。年仅19岁的王昭君,怀着复杂的心情,回望着自己曾经生活的宫廷。长安渐行渐远,南郡的田园景象逐渐模糊,远方的塞外更是充满了未知与孤独。
在漫天的黄沙中,她披着红色的大氅,手轻拨琵琶,声音渐起,悲凉而悠长。她的琴声让飞翔的大雁都停下了翅膀,纷纷落在沙地上,这便有了“落雁”的美称。王昭君一生的悲壮与孤独,便是从此刻起,注定了她的命运。
到了匈奴,王昭君被尊为宁胡阏氏,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,生下了一子,取名伊屠智伢师。可是,呼韩邪单于最终去世,王昭君向汉王朝上书,请求归汉。然而,汉成帝的回复却冷漠无情,只以“从胡俗”四字拒绝了她的归还请求。之后,王昭君再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,过了十一年,育有二女。可是,复株累单于也死于病痛,王昭君再次成为寡妇。
无论是在匈奴,还是在边疆的动荡中,王昭君的命运如同风中的黄沙,始终无法停歇。她终老于匈奴,最终死于忧郁与病痛,年仅三十三岁。临终时,她给汉元帝写下了一封信,哀叹自己与故乡的永别,心中充满了对无情命运的悲愤。
王昭君的故事,被无数文人歌颂,留下了许多诗篇。王安石曾为她写下:“可怜青冢已芜没,尚有哀弦留至今。”杜甫也为她的悲剧写下:“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她的生命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凄美的传说之一。
王昭君用自己的命运,维系了两国的和平,她的牺牲成了中原与匈奴之间复杂政治关系中的一个痛苦符号。然而,历史给予她的,却是无尽的孤独与悲伤。她一生的牺牲与不甘,让后人无不为之唏嘘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